电话:13209159600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国外生活

管理科学专业发展前景如何

来源:出国留学生活 时间:2023-01-17 作者:出国留学就业 浏览量:

管理科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五年/四年,授予管理学或理学学士学位。那么管理科学专业发展前景如何呢?

一、发展前景

人才需求

管理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管理技能,兼有工程与管理的基础,具备广泛的人际交往及组织能力,受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内大中型企业的青睐,毕业生就业面宽广。

考研方向

可报考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金融、会计等专业的研究生。

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合在各类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工商企业从事管理和科研工作,以及在相关单位从事教育、培训、咨询工作。

二、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五年,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或理学学士。

参考总学分:不少于150学分(16学时计1学分)。

知识要求

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工程技术知识,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基础知识,并形成合理的整体性知识结构。

能力要求

具备独立自主地获取和更新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具备将相关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运用专业外语的基本能力;具备综合利用管理科学、信息技术和工程方法解决相关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在相关专业理论与实践方面初步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素质要求

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体魄。

三、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管理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两个方面。

理论教学课程包括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共三类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等。实践及创新创业类教学课程累计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0%。

理论课程

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体系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艺术、体育、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由各高校、各专业根据国家规定和具体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均衡设置。

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体系包括数理类、信息技术与工程类、经济类、管理类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所要求的基础课程。各高校、各专业可按照所要求的知识领域,根据具体定位和办学特色设置课程,其中至少包括下列专业基础课程:

数理类基础课程应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知识领域;

信息技术与工程类基础课程应涵盖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与专业相关的信息与工程技术等知识领域;

经济类基础课程应涵盖经济学(如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等知识领域;

管理类基础课程应涵盖运筹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知识领域。

专业课程

管理科学专业的知识领域包括:系统工程(*)、决策理论与方法(*)、生产运作管理(*)、预测方法与技术(*)、数据分析与商务决策、风险分析与管理、系统分析与控制、计量分析方法与建模、项目规划与管理、管理建模方法与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与特色,从以上专业知识领域内容中选择设置不少于6门的专业主干课程,其中应包括以"*"标注的知识领域内容,从而使学生对该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新知识、新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同时,开设相关选修课程,鼓励开发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交叉课程,并与专业主干课程形成逻辑上的拓展和延续关系,特别鼓励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知识。

实践教学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相关的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实验技能和设计技能,培养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等。

课程实验、课程设计

结合专业特色,设置相关专业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单元。

社会实践

根据专业实际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增强其实践能力。

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专业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可根据所需培养的综合专业能力,选择实习实训的形式和内容。

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可采取学术论文、系统设计、项目设计、调研报告、项目分析报告、编制工程文件等多种体裁形式完成。选题应加强实践性导向;内容应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专业知识、满足专业综合训练要求;完成过程及成果展示应符合专业规范。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尽可能根据自身兴趣,结合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应为本科生选配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由各专业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必要时可聘请专业实务部门有关人员共同指导。指导教师应加强选题、开题、调研、设计、撰写等环节的指导和检査,强化专业规范。

四、管理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内容的设置

(1)合理布局课程结构。在制定专业培养技术时,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导向,突出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2)精简课程,体现交叉融合。在应用型培养方案的构建中,在考虑知识完整性基础上,需对内容繁杂的课程做好整合,避免学科知识的机械性叠加。

实践教育环节

(1)实践内容。除了部分验证性实验课之外,在实践课的设置中重点突出综合性、设计性与自创性特点,合理安排实践课与理论课程之间的比例。针对一些集中性的实习、实践等,则需通过独立形式开展,以突出教学目标。

(2)依托企业,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同校外企业合作,为实践课程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依托企业来提升实践教育水平。组织学生在理论知识完成后集中实习,更加突出专业的针对性,表现优秀的直接可在毕业后与企业签订合同,极大的缩短了学校与工作之间的过度实践。

改革教学方式

(1)开展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创设一种问题情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讨,实现更好的学习,以案例作为导向,突出了知识的实效性,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突出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作用。随着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企业应用电脑开展工作已经普遍化,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就应当着重突出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将office软件等列入重点教育内容中。

(3)改革评价方式。革新传统的学生评价形式,在闭卷试题的命题中,要求教师多出能够反映出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题目,减少单一性、机械性的背诵内容,在考试形式中,则需体现多样化、灵活化方式,通过情境模拟、口试、笔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试,从而体现出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的,促进考试成为督促学生的手段。

(4)组织管理设计竞赛。定期针对管理科学的学生开展专业竞赛,通过商业计划书、企业策划、战略实践的演练,不断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需努力的地方,不断提高专业实效性。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2024 陕西星枫科技有限公司 陕ICP备18012436号 陕公网安备61011202000767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80号 EMAIL:1061941020@qq.com

ICP经营许可证:陕B2-20240222 人力资源证: 陕人服证字[2022]第0106003123号

Powered by PHPYun.

关注

用微信扫一扫

反馈
顶部